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研究背景 2018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企业要发展,科技要创新,社会要进步,必须要培养素质优良的创
一、研究背景
2018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企业要发展,科技要创新,社会要进步,必须要培养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2015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自此“新旧动能”开始出现在经济领域中,并被反复提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三处提及“新旧动能”,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新旧动能转换”。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我国培育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第一份文件——《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
国函〔2018〕1号文,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德州产业布局情况: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等未来产业,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体育、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京津冀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文件指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体经济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为支撑,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促进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需要从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驱动转变。
德州职业教育如何与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地方产业发展对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当前德州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对接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协调统筹力度不够
1.政府缺乏统筹协调机制。据德州市统计局2018年统计数据,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0所,高校附设中职班4所。目前德州上述职业教育机构一部分归教育部门管理,一部分归人社部门管理,二者之间缺乏协调统筹机制,互通渠道不畅通,职前职后融通、开放的教育培训体系很难构建,不利于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继续教育和技能拔高突破。
2.资源供给不足,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组织机构而言,政府是依法治教主体,应统筹协调做好教育资源的配置。当地政府对于职业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的教育资源供给方面严重不足。在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建设方面,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不够。另一方面,对地方产业组织机构而言,政府对于地方产业人才紧缺需求,特别是高端人才紧缺的问题,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再一方面,当地政府、职业院校、地方产业三方主体之间的交流互通不畅,大多数职业院校只能靠自己去找校企合作单位,而大多数地方产业企业因受自身条件限制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更没有形成特色的产业学院,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地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信息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信息不对称
没有科学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与社会人才的供给信息不对称。造成需求人才的地方产业只能通过有限的招聘渠道盲目招聘,但真正符合条件的人才却不能及时知道企业有这种需求。根据研究团队的调查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各地暂无人才需求与供给数据库。地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与德州职业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等不相匹配,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人才链不能同频共振。
(三)地方产业组织机构参与职业教育组织机构协同育人的数量少,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大部分地方产业组织机构受自身行业特点、经营规模、企业资源等客观条件限制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有的虽然参与校企合作,但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深入。经过对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东海集团、天元集团及部分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等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的50家企业进行调研,其中2家企业已有两年以上校企合作经验,校企合作效果基本满意,1家企业与院校刚刚开展校企合作,合作效果尚无法显现,其余47家企业暂未参与校企合作。
文章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dzxyxb.cn/qikandaodu/2020/081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