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董子读书台与德州董子书院考<sup>*</sup>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8 17: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董仲舒,汉代广川人,汉景帝时,因精通《春秋》而被任为博士。不仅《春秋公羊传》在汉代的传播,乃至儒家学说最终成为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主流学说,董仲舒都可谓居功甚伟。山东

董仲舒,汉代广川人,汉景帝时,因精通《春秋》而被任为博士。不仅《春秋公羊传》在汉代的传播,乃至儒家学说最终成为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主流学说,董仲舒都可谓居功甚伟。山东德州在明代正统年间发现了董子读书台,相传为董仲舒读书之处。因有董子读书台遗迹,德州在明清时期先后兴建了董子书院、醇儒书院、董颜书院、柳湖书院。

1 董仲舒其人与德州考

董仲舒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传记,以《汉书》记载最为详备。《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1]董仲舒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五月,上武帝以《天人三策》,得到武帝的重视。董仲舒提出的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抑黜百家。”[2]近人易白沙将其归纳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认为,儒家的学说最终取得了国家哲学的地位,是在汉代才完成的,董仲舒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思想理论建构,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安排上,最终真正完成这一工作的其实是董仲舒,可谓集大成者。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董仲舒的伦理政治哲学,那么,整个两千年的皇权帝国制度,特别是它与儒学之间的关系,那是没法想象的。在这个意义上,董仲舒才是真正的“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4]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董仲舒“为人廉直……以(公孙)弘为从谀”,对公孙弘惟上是从、“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的行为不满,而当时公孙弘拜相封侯,正为武帝面前的红人,因而被公孙弘所嫉恨。董仲舒先后出任江都易王相、胶西王相,因董仲舒是当世大儒,二王虽骄横不端,但都敬重、善待董仲舒,没有故意刁难他,但董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5]董仲舒以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行,被后世尊之为“纯儒”(醇儒)。

董仲舒是广川人,广川故地在今河北省景县,与今德州为临县。《康熙德州志·卷八·人物》:“广川为今之景州,与(德)州境相错。而读书台在州城内。”[6]《民国德县志·卷四·舆地志》记载:“凡董子故迹,在景县南,则在德县西北,广川之地,两邑有之。”[7]两地接壤,历代辖地变化造成了董仲舒故里的争论。在明清以至民国的济南府和德州志书中,都将董仲舒列为德州人,作为德州的乡贤名人立传。《民国德县志·卷十·人物志》:“我德(州)为董子故里。”[8]人物传第一个即是董仲舒。明代礼部侍郎程敏政《德州董子祠记》:“董子之道益显,广川实其故乡,旧属平原,平原今德州也。”[9]清代户部侍郎田雯《董颜书院碑记》中也说:“德州为(董)仲舒故里。”[10]《道光济南府志·卷十二·古迹》:“董子读书台……通志云,州本广川地,乃仲舒故里也。”[11]董仲舒在德州留下了诸多遗迹,最著名的即为董子读书台。德州为董仲舒曾经的读书地并无异议,如清人桑开运《德州义学记》所言:“今德(州)为广川董子读书地也。”[12]

2 董子读书台考

关于董仲舒读书地点,《史记》《汉书》等都没有记载,只记载董仲舒刻苦向学,专于读书。《史记·儒林列传》记载:“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13]《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14]王充《论衡·儒增》:“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桓谭《新论》曰:“董仲舒专精于述古,年至六十余,不窥园中菜”;“邹子曰:‘董仲舒三年不窥园门,乘马不知牝牡。’”[15]可以说,董仲舒读书已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最早记载德州“董子读书台”石刻发现始末的是明弘治年间程敏政所撰《德州董子祠记》:“正统辛酉(正统六年,1441年),知州韦景元得石碣于庙庭东庑下,大书深刻‘董子读书台’五字。”[16]对碑刻没有形状质地的表述。德州有关于“董子读书台”的历史记载自此始。《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二·古迹》:“董子读书台石刻,在德州学内,正统间,知州常景先(韦景元)因修学于东庑墙下掘得石碣,刻曰:‘董子读书台’。”[17]而明末李诚明所撰《醇儒书院记》则有进一步的记述:“会有阙地及泉者,得石刻曰‘董子读书台’,其石白碧如玉版,其字古劲,如琅书。”[18]可见,该碑刻在明末尚存。《乾隆德州志·卷十一·古迹》记载:“董子读书台,在州学内。正统间知州韦景元掘地得石刻,询其故址复焉。石白如玉,字画尤劲。盖隋碑也。万历间移西门外。”[19]编志者从碑刻书法进而推断碑刻可能为隋碑,但并无确实证据。《民国德县志·卷四·古迹》也记载:“明正统间,知州韦景元修学宫,掘地得石碑,文曰‘董子读书台’。”[20]由此可知,董子读书台遗址最初在州学院内,明正统间已成废墟,碑刻随之而被掩埋。如石碑确为隋代刻石,说明韦景元所发现的读书台旧址是隋朝遗迹。董子读书台,《山东通志》名之曰“繁露台”,因董仲舒著《春秋繁露》而得名,后世多有吟咏繁露台的诗歌。《宣统山东通志·卷三十四·疆域·古迹一》记载:“繁露台,在州学内,明正统六年知州韦景元掘地得古碑,因即其地建台。”[21]即地建台,这是《乾隆德州志》所未记载的,《乾隆德州志·卷十二·艺文志》收录的《德州董子祠记》一文,编志者考证说:“故址乃后人约略之词。”[22]可见当时读书台就是即碑刻发现之地而建。

文章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dzxyxb.cn/qikandaodu/2020/0818/370.html



上一篇: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
下一篇:没有了

德州学院学报投稿 | 德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德州学院学报版面费 | 德州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德州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德州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