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特殊个例及其社会互动范式初建 ——浅评王守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0 04: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代中国,在政治管理上比较重视地域与血缘的有机结合,家、国、天下的关系明确而清晰。因此,不少研究者深入研究一个名人或一个地域的家族文化,由此来观察这一家族与国家命

古代中国,在政治管理上比较重视地域与血缘的有机结合,家、国、天下的关系明确而清晰。因此,不少研究者深入研究一个名人或一个地域的家族文化,由此来观察这一家族与国家命运的相互影响,并逐渐尝试建立社会范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围绕洪洞大槐树移民而引发的学者研究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①洪洞大槐树移民研究,由景大启倡议修建大槐树移民纪念遗址开始,并于1921年撰写《古大槐树志》开始,经过1931年柳蓉、柴汝桢编《增广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发酵,正式开启了对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的的研究,张青、林中元、黄泽岭、郑守来、乔新华、安介生、赵世瑜等先生均参与了相关研究,从研究洪洞大槐树进而进行社会范式的构建。但也有学者认为,洪洞大槐树移民研究存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质化的倾向,仝建平先生持此观点。。细致梳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构建范式的重要基础,当这个家族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代表性时,便更具备了研究与分析的价值,王守栋先生所研究的苏禄王后裔家族文化,便是这一研究中具有较为明显特殊性的个例。王守栋先生借助这一个例,细致爬梳家族发展的历史,深入分析社会背景,充分展现了苏禄王后裔家族与社会互动的状貌,初步建设完成了这一类型社会互动范式。

中国古代家族,根据其所侧重经济的角度,基本上可以从士、农、工、商诸角度进行拆分,一如《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根据其区域来分析,又可以分为荆楚、齐鲁、中州、燕赵、关东、巴蜀、滇云、两淮、西域、八闽、草原、豫章、吴越、三晋、三秦等带有地域特色的家族文化。分类标准不同,往往能形成不同的组合。然而,总有一些家族,因其特殊性,不易简单归纳,又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分析空间,山东德州苏禄王后裔所形成的家族便是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家族。

一、苏禄王后裔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的一个意外

虽然苏禄王后裔家族现在已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明确,这个家族一开始并没有纳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考量范围。《明太宗实录》中记载,苏禄东王率众来朝,在归途中病逝,择土营葬于德州。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苏禄东王的妃子、儿子及仆从10余人得以允准留在德州守墓,“令毕三年还国”[1]这一记载清晰地说明,明朝一开始并未打算长期接纳苏禄东王的后裔,只是成全他们慎终追远的孝心孝行。

然而,三年之后,苏禄东王的后裔并未离开,明朝朝廷也在70余年间一直没有中断给他们的异域王族待遇,不仅获赐良田,每月由官府按人发给钱粮,还充分照顾他们的风俗习惯,并为他们拨了夏、马、陈三户回民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这为苏禄王后裔在中国扎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历二十一年(1593),随着苏禄王后裔家族的壮大,该家族不可避免地出现转型。德州管仓主事张世才“奏裁赐米”[2],苏禄王后裔家族不再享受添员加钱粮的待遇,而是与中国本土王族后裔类似,只有少数人承荫,其他王族成员需要自力更生。尽管苏禄王后裔家族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曾经就此事进行增加钱粮的请求,但最终不了了之。

凭借已经具备的、较好的社会交流基础,苏禄王后裔虽然略有一些不适,但还是较为顺利地实现了其在中国的第一次转型:从外邦贵族王孙转化为聚族而居于异乡的自力更生群体。

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到雍正年间,经过苏禄苏丹母汉末母拉律林特的表请,考虑到苏禄东王在华后裔在300余年世代在华生活的过程中,在语言、生产方式、生活状况等方面已经与中国百姓相差无几,朝廷最终允准了苏禄东王在华后裔193人“以温、安为姓入籍德州,题定二姓各立奉祀生一名”[3]。从此,苏禄王后裔中为其在中国大地上守墓的家族成员,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安、温家族的演变历史,王守栋先生《苏禄王后裔家族文化研究》一书中用“盛世华章”“德水王胄”“入籍德州”三章,记载甚详。在古代中国,外国王族在未与中国王族和亲的情况下,经过相对自然的生息繁衍,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苏禄王后裔家族可以说是极为难得的一例。

二、苏禄王后裔家族的回儒文化融合

根据王守栋先生的考证,访华的苏禄王家族本就是南洋穆斯林。在苏禄东王来华之前,来自马来亚的伊斯兰教传教士莫克丹以其渊博的知识赢得了苏禄人的信任和敬仰,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圣人。莫克丹进入苏禄是洪武十三年(1380),10年后,苏门答腊岛美南加保的穆斯林马来王子巴根达(Bajinda)率领一小股军队进入苏禄,以武力迅速击溃当地土人的反抗,建立起了一个伊斯兰教政权,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巴根达与在华苏禄王后裔家族的关系,目前尚未准确对应,夏春江先生《苏禄王和苏禄王墓》中认为:“巴根达和巴都葛这两个译音的原文,都可能是‘Bajinda’,而‘Bajinda’在马来—梵文中是表示王族显贵名衔的称号。”[4]这一说法,能解决《苏禄国王室王位谱系图》中的问题,也初步实现了在华苏禄王后裔家族的基本身份定位:南洋穆斯林王族成员的后裔。

文章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dzxyxb.cn/qikandaodu/2020/1020/427.html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运河文化保护与旅游资源开
下一篇:年轻人眼中的家乡老字号

德州学院学报投稿 | 德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德州学院学报版面费 | 德州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德州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德州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