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阅读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德州学院现代阅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998~2005年间,在德州学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本人主持曾成功进行了一场“现代阅读学走进大学课堂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虽然“这坛老酒”已贮存十余年,似
1998~2005年间,在德州学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本人主持曾成功进行了一场“现代阅读学走进大学课堂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虽然“这坛老酒”已贮存十余年,似乎被人们所淡忘,但它仍在发酵,愈加变得甘醇,更值得人们倍加珍惜和自豪,特别是在全国各地大兴全民阅读之风之时,很有必要重温这段不应遗忘的历史。值得庆幸的是有关这项教改实验的文献资料,包括季羡林题词、曾祥芹等鉴定委员的鉴定表、问卷调查表、学生谈参加教改实验的体会与总结等原始文献百余件,至今仍保存完好。在这些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笔者经认真梳理和思考,撰写出这份迟到的“教改实验”总结报告。这既是对历史负责,又可引发今天人们的思考。
1 《现代阅读学课开设研究》课题的申报
1997年8月,在郑州召开的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本人作为该研究会副会长主动“请缨”,拟组织编写“阅读学教科书”,受到欢迎和支持。也就在这之后不久,一次难得的机遇来了,山东省教委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课题研究项目。于是本人以极强的学术敏感性立即以“现代阅读学课开设研究”为题申报该项目。因本人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阅读及其理论研究,曾先后发表了《阅读学引论》等数十篇有关论文,特别是于1991年出版了在学界颇有影响的学术专著——《现代阅读学》,从而使该课题具有深厚理论支撑,又适应时代之需求,所以专家评审虽然格外严格,该课题仍得以顺利立项,并给予很高评价(见鲁教高字{1998}16号文)。
2 现代阅读学教科书的编写
课题申报成功了,当务之急便是编写一部可供高等学校使用的阅读学教科书,而我国当时还没有类似的教科书可资借鉴。为了做好这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工作,本人草拟了《阅读学教科书编写纲要与要求》,同时写出了部分样稿,向有关专家及有意参编的兄弟院校征求意见。1998年8月,召开了教程编写研讨暨筹备会,成立了以德州学院为主,联合山东师大、聊城大学、济南大学、临沂师院、枣庄学院、安阳师院、绵阳师院、西藏民族学院等12所高校的18位教授、副教授组成精干的编写组,立即启动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在筹备会议上,大家抱定一个目标:学术上求创新,上品味;应用上重实用,出实效,做到融学术性与实用性于一炉,真正编写出适应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需要的高质量的阅读学教科书。会上大家一致确认,这部教科书以《现代阅读学》为理论基础,充分体现鲜明的现代性、科学性,名称就定为《现代阅读学教程》。会上大家还同意本人提出的全书分上、中、下三篇的构想。上篇为“阅读原理篇”,主要由阅读本质论、阅读规律论、阅读素养论、阅读创新论、阅读优化论等组成;中篇为“阅读技能篇”,主要由阅读能力训练论、阅读策略论、阅读习惯论、阅读检测论及精读、略读、速读的训练与方法等组成;下篇为“文体阅读篇”,分别论述教科书、文学作品、科技读物、新闻、公文、工具书的阅读特点及方法,适应时代的新需求,还特别增加了“屏幕文体的阅读”一章。
为编好这部阅读学教科书,在本人主持并直接参加下,课题组还着力做了两项基础工作:一是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我们事先设计好了调查问卷,共包含15个大项,下设86项选题,接着在山东大学、山东师大、聊城大学、德州学院等九所高校的上千名在校学生中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然后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客观、准确、真实的统计、分析,最后写出了《高校开设阅读学课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当代大学生所进行的较全面的阅读现状调查。二是对世界各国阅读理论研究和阅读教学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写出了《世界各国阅读研究和教学概况》的研究报告。当时的中国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裴显生教授指出:“这两项调查报告,不仅给《教程》编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供了依据,也为编好教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课题组分工明确,集中精力,紧锣密鼓,抓紧编写,连春节都未放松一天,至1999年初便写出书稿。1999年6月,《现代阅读学教程》便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学术大师季羡林题写书名,并题词:“国运兴隆,科教为本;文明昌盛,读书最先”。该书由裴显生教授作序,称“这部面向新世纪的我国第一部阅读学教科书,能融学术性与实用性于一炉,可教性、可操作性强,用于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是能够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取得实效的。”[1]
文章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dzxyxb.cn/qikandaodu/2021/022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