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唐宋时期市镇研究综述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9 1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唐宋变革”提出以来,国内、外对唐宋时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之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城镇化探讨,又取得了较多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唐宋时

自“唐宋变革”提出以来,国内、外对唐宋时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之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城镇化探讨,又取得了较多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唐宋时期市镇研究的专著有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另有施坚雅《中国乡村的集市和社会结构》,张邻《唐代的夜市》,黄正建《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崔功豪的《中国城镇发展研究》,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森正夫《江南市镇研究--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结合》,武建国《中国经济史研究》,陈国灿《浙江古代城镇史》、《江南农村城市化历史研究》和《历史视野中的浙江东南乡村城镇化进程》,傅宗文的《宋代草市镇研究》等共10多部。另外,国内学术界目前对宋代城镇化研究中,对江南地区城镇化研究以陈国灿较有成就,对四川盆地市镇的研究,目前有施坚雅和蓝勇涉及过。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唐宋时期市镇研究相关文章有50篇左右,现将国内外学者对宋代城镇化研究基本状况作如下综述。

一、市镇类型及分布

对宋代市镇类型的研究以陈国灿最多,其主要是对江南地区的市镇类型作了划分。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结合江南地区的情况,将中国早期城市化归纳为三种依次演进的发展形态,即内聚型城市化、城乡互动型城市化和市镇主导型城市化。其中城乡互动型城市化是宋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城市的扩张与农村社会内部的变革互为呼应,共同推动城市化的展开(《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6期);他在《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学术月刊》2001年2期)中,把市镇划分为: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沿海港口市镇、消费性市镇和乡村墟市七大类。关于此分类,他也在《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质供应与消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1期)和《宋代太湖流域市镇发展简论》(《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3期)两篇文章中提到。在江南不同的地区,其市镇类型也各异。在太湖地区,宋代的市镇可分为具有一定规模并列入地方行政序列的镇市(镇级中心地)和规模相对较小的草市(乡村墟市)两大类,其类型为上文所说的标准化的七大类型(陈国灿《论宋代太湖流域的市镇经济》,《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6期)。在两浙路,市镇类型为:环城卫星市镇,农村工商业市镇,交通枢纽市镇,沿海港口市镇,乡村墟市五类(陈国灿《论宋代两浙路的城镇发展形态及其等级体系》,《浙江学刊》2001年l期)。在浙北地区,市镇包括了作为农村新兴工商业中心的镇市和在乡村墟市基础上形成的草市两部分;又可以把数量众多的市镇,总体上大致分为:环城型、手工业型、农业型和交通型等四种基本类型(姚培锋、陈国灿《论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2期)。城镇除了在江南发展较迅猛外,在山东的分布也较为广泛。于云瀚的《宋代山东“镇”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类型》(《昌滩师专学报》1999年6期)将山东地区的市镇类型分为:商业型镇市’、地方市场型镇市和产业型镇市三类。

关于市镇的分布,目前已有专门性的文章论述。陈国灿认为两浙路市镇分布为:环城卫星市镇主要兴起于繁华都市的城区,是城市扩张的一种形式;农村工商业城镇主要兴起于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是两浙路市镇体系的主体;交通枢纽城镇多兴起于水陆交通沿线,以大规模的商品转运为特点;沿海港口城镇多凭藉优良的天然港湾和发达的经济腹地与内陆交通,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乡村墟市主要依附于一些乡村聚落,属于农村小型商业点和集市;大部分草市都处于这种形态。其特点是:规模小、市场水平低,发展不稳定(陈国灿《论宋代两浙路的市镇发展形态及其等级体系》)。太湖流域市镇分布为:环城市镇分布于州县城市的郊区和周边地带;农业市镇大多分布于粮食生产或经济作物种植业、林业、渔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手工业市镇是随着农村手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商品转运市镇主要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沿海港口市镇主要分布于沿海港条件优越,且腹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消费性市镇大多是因各种原因导致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而兴起的(陈国灿《论宋代太湖流域的市镇经济》)。浙东南地区市镇分布是:在浙东南地区,北宋时期是市镇的初兴阶段;进入南宋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高涨和商品流通的日趋活跃,各种市镇在浙东南地区更是广泛兴起。具体而言,宋代浙东南市镇分布如下:农业市镇一般分布于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带,以附近的粮食生产或经济作物种植业为基础,承担着农产品流通的职能;手工业市镇是随着农村手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往往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商品转运市镇大多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承担着地区之间货物转运的职能;沿海港口市镇凭籍优良的天然港湾和较为发达的的陆上交通,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陈国灿《略论宋代浙东南地区的农村城市化现象》,《浙江学刊》2003年1期)。于云瀚对山东宋代镇市的分布进行研究得出:在宋代就山东境内的镇市区域分布而言,大致以河北东路和京东东路的西部,相当于现在德州、滨州、东营、济南等地的黄河下游和济水流域分布最为密集而广泛。镇市分布密度稍次于鲁西北地区的是位于汴河沿线和黄、淮之间的京东西路西部,大致相当于现在荷泽、济宁、泰安等地市的邪州、淮州、济州、充州、曹州、单州等广大地区(于云瀚《宋代山东“镇”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类型》)。在西南地区镇的分布则是:从静态分布上,北宋许多商业重要市镇一是分布在成都平原上,一是分布在重要的水陆交通线上(蓝勇《唐宋时期西南地区城镇分布演变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4期)。关于市的分布,加藤繁在《唐宋时代的草市及发展》中提到,唐代大多数的草市都设在接近都城的地方(《中国经济史考证》,商务印书馆,1959年)。黄正建也谈到,唐代江南水乡渔商集中在水边,草市也大多沿水滨而置(《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98页)。

文章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dzxyxb.cn/zonghexinwen/2020/0809/361.html



上一篇:通用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大数据下关于金融营销几点思考